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_午夜一区二区国产好的精华液_一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_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

寧波九峰山旅游區歡迎您! 返回首頁 | English | 聯系我們 | 登錄 | 注冊
旅游服務
行在九峰山 當前所在位置:首頁>旅游服務>行在九峰山

九峰山旅游指南

時間:2016-12-24

寧波北侖九峰山——4A級景區 旅游指南

    九峰山位于穿山半島,是江南大陸最東端的山脈,與普陀山隔海相望、南北面分別是杭州灣和象山港。九峰山有26座山峰、兩大湖泊、近萬畝森林,由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五小娘景區、瑞巖景區、燕湖八大坑景區等景系組成,是寧波市登山基地、十大休閑旅游基地和十大生態景區之一。


    九峰山以山水森林生態、宗教民俗文化、休閑度假活動、登高賞花節慶著稱于世。九峰山是寧波市乃至華東地區登山路徑最優、舉辦登山活動最多、視野最遼闊、觀賞日出和天象地理位置最好的山峰之一;九峰山群山連綿、湖泊眾多,生態環境優異,有亞熱帶最典型的森林生態群落和華東地區保護最完好的次生常綠闊葉林,動植物種類繁多,有比大熊貓還稀有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鎮海(九峰)棘螈,它也是中國國家女排比賽主場的吉祥物;九峰山文化底蘊深厚,瑞巖寺與天童寺、阿育王寺并稱為東南佛國的“三大古剎”,留下了眾多歷史名人的足跡;九峰山民俗風情濃郁,這里每年舉辦盛大的民俗文化節、登高節、梅花節、櫻花節等特色節慶活動;九峰山一帶分布著眾多農家樂、鄉村會所和度假村,令許多游客流連忘返。因此,九峰山享有“江南養生天堂”、“江南大陸最東端”、“東海名山”、“寧波最秀麗的山峰”、“動植物王國”、“浙東的西雙版納”等美譽。


【和泉】

此泉無論冷暖,無論晴雨,經年不濁不清,不滿不淺,正合儒家中庸之道,故名為“和泉”。

【櫻花園】

 九峰櫻花園栽培有早櫻、晚櫻、云南櫻、東京櫻等十余個品種。每年櫻花盛開時節,滿樹爛漫,如云如霞,令人心旌蕩漾,謝櫻時節,滿樹櫻花紛紛飄落,地上形如鋪上五色地毯,成為九峰山亮麗的風景線。

【竹園】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九峰竹園內有諸多珍貴名竹:白哺雞竹、龍絲竹、黃金碧玉竹、烏竹、孝順竹、擺竹、水竹、石綠竹、白紋陰陽竹、寒竹、小琴絲竹、黃桿金竹等33個品種。

【梅園】

 梅園是浙江省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梅花園,面積達60余畝,地栽梅花6000余株,盆栽梅花100余盆,名貴品種26個,主要有朱砂、黃香、灑金、綠萼、宮粉、王蝶等。園中塑像為南宋大詩人陸游,曾有詠梅名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梅影潭】

 每當寒冬臘月,梅花盛開時,經寒風一吹,梅花的落櫻便像蝴蝶般地飄落在山谷的溪水中,水上水下形成一片彩色的梅影,故而取名為“梅影潭”。

【五小娘竹樓】

 民間流傳東海龍王有五個女兒,她們種下了梅、蘭、竹、菊、櫻等花卉,把九峰山變為人間仙境,這里是她們撫琴、下棋、寫字、繪畫、吟詩的地方。

【卡努灘】

 2005年百年不遇的強臺風卡努(KHANUN),給我國東南沿海造成了嚴重的風雨災害,直接經濟損失99億元,死亡16人,失蹤9人。9月11日登陸北侖,給九峰山造成了重大災害,此灘即為卡努臺風的遺跡。“卡努灘”提醒我們要善待自然,保護環境。

【棘螈廣場】

 國寶——鎮海棘螈是地球古老的生物,生存已達1500萬余年,堪稱活化石,數量比大熊貓還少,現僅存活于北侖九峰山區域(此地原屬于鎮海縣,故名鎮海棘螈),是中國國家女排主場比賽的吉祥物。國內外媒體也十分關注,如中央電視臺1999年拍攝播出《神秘瀕危的兩棲動物——鎮海棘螈》,引起了較大反響。棘螈廣場展現了鎮海棘螈的生活習性、特征與同時期生活物種等內容。


【棘螈保護區】
 1988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在1989年1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和農業部聯合發文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把鎮海棘螈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兩棲動物中最高保護等級)。1996年中國科學院將“鎮海棘螈繁殖行為學研究”列為 “九五重大”項目。同時,在北侖九峰山瑞巖景區設立鎮海棘螈自然保護區,現分為棘螈保護Ⅰ區和Ⅱ區。

【祈雨壇】
舊時每年六月初六或者干旱無雨時,鄉民按風俗在這里組織祭祀活動,祈求東海龍王保佑風調雨順,場面非常熱鬧。《乾隆鎮海縣志》記載“久旱祈禱輒應”。 相傳此處也是東海龍王來看望木耳龍神和五個小龍女的行宮。
【通海井】
相傳此井與東海相通,是東海龍王、木耳龍神以及五個小龍女往返九峰山與東海龍宮的通道。
【木耳龍神廟】
 相傳,笑天龍是東海龍王的幼子,因犯天條被罰到九峰山。笑天龍能夠悔過自新,為保護一方平安,在抗擊海盜中被射掉一只耳朵,就用木頭做了個假耳裝上。于是老百姓稱笑天龍為木耳龍神,并修廟紀念,廟后的天然巨石就是木耳龍神的化身(里有木耳龍神的天然石像)。






【半山亭】
 相傳王安石上山勘察地界之時,經此處時突降暴雨,一行人前往石洞避雨。王安石見洞內一座龍神雕像栩栩如生,聽說了木耳龍神傳說,欣然上前擦拭神像灰塵,完畢,雨停出現彩虹,神像不見,眾人稱奇。后人為紀念王安石(號半山)的勤政愛民,在此修亭名為“半山亭”,也叫“安石洞”。
【五小娘潭】
 相傳,東海五個小龍女因留戀九峰山水,同時也為了陪伴木耳龍神,經東海龍王同意,住在九峰山修煉。她們平時都在山間游玩。此潭就是五個小龍女常來沐浴嬉戲的地方。因為本地人稱姑娘為“小娘”,所以此潭就叫“五小娘潭”。
【珠簾洞】
 相傳,此洞深不可測,是木耳龍神居住的地方。山花飄香時,花落溪上,泉水晶瑩透亮、五光十色,珍珠般地從洞頂瀉落,形同珠簾,故稱“珠簾洞”。
【象棋峰】
 遠處山巖形似巨象,頂有一塊巖石狀如飛來棋子。相傳,王安石(號半山)勘察九峰山地界時,遇一青年獨自在巨象石上下棋,便上前對弈,始終不分勝負。后來,青年騰云而起,原來是木耳龍神顯靈,笑著說:“半山不日必成相,多多愛民也。”語畢,擲棋而去,所擲棋子化為巨象石頂上的巖石。故稱此峰為“象棋峰”。


【酒壺巖】
相傳,木耳龍神被罰到九峰山后,東海龍王常來督促其改過自新,父子倆時常在此潭邊把酒長談。兩塊形似酒壺的巖石,傳說就是他們飲酒用的器具所變。
【將軍巖】
遠處左側山巖形似一位頭戴灰甲、身穿戰袍、挺起“將軍肚”的大將軍頂天立地、威風凜凜,相傳為木耳龍神的俗世形象,故稱為“將軍巖”。其后面的山峰形似被利劍劈開,相傳是木耳龍神試劍所致。
【龍潭飛瀑】
 龍潭飛瀑之上,有3000多畝森林,水土良好。瀑布落差30余米,四時不息,尤其在雨日和冬季,勢似蛟龍出谷、聲似炮轟雷鳴,飛珠濺玉,蔚為壯觀。



【勘界石】
 宋仁宗慶歷七年(公元1047年),時任鄞縣縣令王安石為劃定秦邱鄉和海晏鄉的界線,親上九峰山勘察,來到龍潭飛瀑下面,確定此處為兩地分界處,沿用至今,現在是霞浦街道和大街道的分界線。而王安石分界的這塊石頭保留至今,故稱“勘界石”。
【九天溝】
 此溝位于高山之上、接近山頂,海拔300米以上,堪稱奇觀,取名“九天”形容其高。全長約2公里,森林面積3000余畝,植被繁茂,物種多樣,泉流不息,完好地保留了原生態的風貌。
【綠筠屏】
 為瑞巖十景之一,古人留下了“薛然深似秀,一抹鎖筠屏”的詩句。相傳,宋高宗趙構曾逃到九峰山瑞巖竹林避難,與一老者做對聯。趙構出上聯:卿筠心而松柏。老者對下聯:君金采而玉相。于是留下了“綠筠迎圣”的故事。
【芝水灘】

 芝水灘是瑞巖景區生態物種匯集的典型區塊。這里擁有亞熱帶典型的森林生態群落,存有華東地區保護較完好的次生常綠闊葉林。植物種類達1000余種,有銀杏、水杉、三尖杉等珍貴樹種和靈芝、何首烏等名貴中草藥。還有鎮海棘螈、黃喉水龜、石龍子、白鹿、綠頭鴨、赤腹鷹、華南兔、豹貓等眾多鳥類、獸類、爬行類動物,有“動植物王國”和“浙東西雙版納”之盛譽。唐朝以來,這里楓香樹列種群之首,伐后樹根盛產靈芝,加之溪水常年不斷,故稱其芝水灘。

【瑞巖寺遺址】
 唐時瑞巖寺原址。現留有藏經閣、2塊圣旨碑、外萬工池、古香道、山門等遺跡,周邊古樹環繞,尚存古寺遺風。附近重建有新的瑞巖禪寺。
【瑞巖寺】
 始建于唐代,系臨濟義玄之高足普化禪師于此結茅而創建,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武宗會昌年間(841--846)郡守黃晟為師創立精舍.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6)中,因山產靈芝,守臣奏聞于朝,仁宗敕書褒美,詔立勒碑,遂易名瑞巖。治平元年(1064)賜名“瑞巖山開善寺”。爾后,寺院日益鼎盛,曾擁有寺山8278畝、寺田1960畝。南宋始,瑞巖與天童、阿育王寺齊名,同列為浙東名剎。明清以降,瑞巖曾三度毀圮、重建。清光緒三十年(1904),住持葦江和尚偕天童寄禪等諸山長老,率眾赴京為“庚子之亂”忠魂超度,獲慈禧御書“施慈北濟”匾額及欽錫龍藏經一部,并立“圣旨碑”以昭圣恩。三十四年(1908)恭親王手書“藏經閣”匾,立“藏經閣碑”。瑞巖寺自開山以來,高僧輩出。如唐之普化禪師,宋之瑞巖眭光、長翁如凈;元之明極楚俊;清之廠山凈月、葦江和尚。此皆為法門龍象,僧家翹楚,著書立說,弘化一方。因而寺聲大震,名聞遐邇,四方學子慕名而至。宋有日本高僧希玄道元、寒巖義尹、不退德溫、白云惠曉等十余人來求法;元有明極楚俊應聘赴日,弘揚禪法及中華文化,為日本“五山文學”之創立者,被日本天皇敕封為“佛日焰慧國師”;明有日本畫僧雪舟五上瑞巖,攬勝作畫,禮佛學禪。悠悠千載,瑞巖寺法雨普灑九州,禪風廣被海外。至于聞名登臨瑞巖,更是不勝枚舉。宋有鄞令王安石;明有畫家姚公綬;清有尚書彭玉麟、狀元章采南、翰林高振霄、書畫家姚燮、朱滄鰲、任伯年、吳昌碩等,他們均留下了為數眾多的詩文和墨寶。



Copyright 2016-2017  九峰山旅游區
電話:0574-86143095
建議使用:1280*720以上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
備案編號: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或者公司都不得翻版鏡像復制,違者必究
關注公眾號 掃碼購票